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意识到心脏可能出现问题并寻求检查时,却往往陷入了 “只查大血管,忽略全心脏” 的误区。
先告诉你一个真相:心血管病是中国人最大的死因,远超癌症。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统计,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超3.3亿,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病。每年心血管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40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
然而,仅仅关注血管就足够了吗?
你没看错,心血管病比癌症更致命。很多人以为抽个血、做个心电图就能查出心血管堵没堵,这是大错特错。心电图只能看到心脏“当下”的电活动情况,不一定能发现慢性堵塞。抽血查个“血脂”也只是风险筛查,和“你到底堵没堵”没直接关系。
心脏,其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冠状动脉虽然是心脏供血的重要通道,但它仅占心脏血管总量的 5%,剩余的 95% 为微血管 。然而,心脏的微血管承担着心肌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给,其病变(如痉挛、炎症、微循环障碍)或心肌本身的问题(如心肌纤维化、代谢异常),正是常规检查的 “盲区”。
传统心脏检查的局限
当前普遍应用的心电图、冠脉 CT、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检查手段,虽然能够有效检测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功能及血流情况(如冠脉狭窄、心脏结构异常等),这些检查难以同时兼顾"血管-心肌"双重评估——既无法检测微血管功能障碍,也不能评估心肌细胞代谢异常等深层问题。
超导心磁图,心脏检查黑科技
在传统心脏检查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的背景下,一种被誉为心脏检查 “黑科技” 的超导心磁图技术应运而生,为心脏疾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曙光。
心脏在跳动的时候,心肌细胞会产生微小的电流 ,而有电流通过,周围就会产生磁场,这便是心磁场。只不过,心磁场非常微弱,只有地球磁场的百万分之一。超导心磁图仪采用超导量子干涉器(SQUID)作为磁通电压转换器件,来精准捕捉这些微弱的磁场信号。SQUID 对磁场变化极为敏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磁场波动,它都能敏锐感知,然后将磁场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生成心磁图。
心磁图清晰记录着心脏磁场的各种信息,医生通过解读这些信息,就能如同顺着地图上的线索一样,准确判断心脏是否健康,有没有存在心肌缺血等问题。
超导心磁图的优势
超高灵敏度:能精准检测出心脏极其细微的磁场变化。许多早期心肌缺血和微小病变,在超导心磁图面前无所遁形。
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也不用插管,患者只需要安静地躺在检查床上,就能完成全心脏磁场成像,整个过程无创无辐射。
精准定位缺血病灶:不仅能检测冠状动脉的病变,还能精准识别微血管缺血信号 。通过测量心脏磁场的矢量特性,它可以全面收集心脏磁场的矢量信息,进而实现心血管系统的多维度功能性成像,精确界定心肌缺血的范围与程度,区分器质性狭窄与功能性缺血,为治疗提供精准依据,帮助医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适用人群
心脏健康,从重视检查开始
超导心磁图仪以其超高的灵敏度、无创无辐射的优势以及精准定位缺血病灶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全面、准确的心脏检查方法。当常规检查无法满足需求时,不妨了解一下超导心磁图检查,给心脏来一次全方位的 “深度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