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江弟,国际超导领域知名科学家、国际超导"三新"大会(New3SC)创始人及终身主席,其学术生涯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跨洋求索。1983年,他赴美深造,于1988年获得休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次年受聘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方大学物理系任教,直至终身教授。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超导领域的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2年,范江弟与助手Yuriy Malozovsky博士合作,开启了对超导机制理论的探索。历经多年研究,终于解决了长期困扰理论物理学家们的多粒子系统中强关联电子相互作用这一世界难题,从而在超导机制理论中独树一帜地创建了将高低温超导机制统一起来的FM理论,在1997年美国物理学会一个分会年会上,范江弟博士一篇诠释了库珀对真实物理模型的论证,澄清了自1957年以来长期存在于超导界中的误解。会上,超导BCS理论创始人之一和诺贝尔奖得主J.R. Schrieffer博士不仅当场给予高度评价,更在晚宴中主动向范江弟敬酒致意,成为超导学界广为流传的佳话。
以此为契机,范江弟于1998年发起创立国际超导"三新"大会(New3SC),旨在推动超导材料、机理与技术三大领域的创新对话。他连续12届担任大会主席,2016年被推举为终身主席。迄今为止,该会议已成功举办12届,吸引了包括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全球顶尖学者参与,成为超导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之一。
2001年起,范江弟每年暑期归国义务支持重庆大学建设,助力该校物理系成功申报首个博士点。2009年,他全职回国加入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及超导中心主任,带领团队与北京美尔斯通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超导强磁分离与磁悬浮技术。其团队研制的"高温超导强磁分离选矿机"填补了国家空白,并且制作出了"高温超导磁悬浮载人体验车"等装置,获科技部1430万元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及重庆市科委专项支持,实现了理论向产业应用的跨越。
基于在弱磁探测技术方面的深厚积淀,范江弟教授携手美尔斯通将超导量子干涉技术跨界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成功研发出新一代超导心磁图仪。该设备突破传统心电监测的局限性,通过捕捉心脏磁场微弱变化(纳特斯拉级信号),实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早期无创诊断。
从选矿设备到医疗仪器,从实验室装置到产业应用,其构建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链条,不仅推动极弱磁场探测领域的演进,更为我国抢占量子传感技术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撑。
深耕超导领域三十余年,范江弟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由新加坡科学出版社再版在全世界发行;论文集10本,获中国专利20余项。重庆大学物理系兼职教授及博导,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培养了一批青年科研骨干。作为重庆市英才、重庆市桥梁特聘专家,他将超导技术拓展至多学科领域,践行"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
从留美学者到国际超导领军者,范江弟以独创性理论推动学科发展,以"三新"大会搭建全球合作网络,更以技术转化反哺社会需求。这位穿梭于实验室与国际讲坛的科学家,始终践行着"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的信念,在超导史上留下了兼具深度与温度的印记。
2025年10月15-18日,中国宁波将迎来“第十三届国际超导体及相关材料的新理论、新发现与新应用大会”。即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大会面向全球征集论文及展示项目。
报名通道:登录大会官网完成注册
官网地址:www.new3sc.com